您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大全 >

全国劳动模范的名字和事迹(全国劳动模范的名字和事迹300字)

2023-12-19星座大全 0人已围观

简介 全国劳模的事迹和名字是什么?
1、许振超:金牌工人他立足本职工作,多次带领团队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振超效率”享誉世界航运界。他把港口当家...

全国劳模的事迹和名字是什么?

1、许振超:金牌工人

他立足本职工作,多次带领团队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振超效率”享誉世界航运界。

他把港口当家,发扬“主人翁精神”,创造了“一钩准”“一钩清”“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多项绝活,让“振超精神”名扬四海,令世人赞叹。中国能成为世界第一集装箱装卸大国,他功不可没。

2、巨晓林:铁路小巨人

高中学历的巨晓林刚到工地,看着铁路电气化专业技术知识的图纸犹如“天书”,心里直发怵。他暗下决心要在这个行业闯出名堂,记下70多本、130多万字的笔记,经过30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他累计创新施工方法,给公司创造巨大经济效益。

巨晓林还写出了10万字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书稿,填补了我国铁路接触网施工技能培训教材的空白,成为铁路施工一线技术工人的学习“宝典”。

3、周平红:大巧破难

周平红,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

传统POEM手术容易损伤患者食管,周平红另辟蹊径,在病人的食道管壁的夹层中,建造一条隐形隧道,不仅减少了患者痛苦,也让中国的消化内镜微创切除技术领跑世界。

全国五一劳动模范人物及事迹

1、李素丽

李素丽,北京市人,1981年参加工作,1984年加入中国我党,先后在第一客运分公司60路、21路任售票员,1998年到总公司及“李素丽热线”工作。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李素丽同志在近20年的售票工作中,岗位作奉献,真情为他人,用真情架起了一座与乘客相互理解的桥梁,把微笑送给四面八方,被广大群众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

2、张秉贵

20世纪70年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所以,在这个年代中,能成为全国劳模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非常值得骄傲的。1957年,“一抓准”张秉贵已是北京市的劳动模范了,但1979年国务院授予他的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才是让他这一辈子感到最骄傲的事情。

物资匮乏的年代,买什么都要排队,张师傅所在的糖果柜台也不例外。一次,有两个女顾客悄悄评价他“服务态度还行,就是动作太慢”。于是,他下决心苦练售货技术和心算法,终于练就了“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

3、“铁人”王进喜 

王进喜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1938年,15岁的王进喜进入玉门石油公司当工人,建国后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钻井队长、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大庆油田钻井指挥部副指挥。

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为中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上一面火红的旗帜。王进喜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油田铁人。

4、梁振法

梁振法,安全管理部副部长,该同志认真学习贯彻集团公司及矿党政印发的各项安全生产经营等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文件要求,坚持我矿“依规管矿、以严治矿、科技强矿、人才兴矿”企业发展战略和“质效双升促发展 、变革创新求突破、主动担当展作为、福惠民生筑和谐”工作要求。

时刻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中坚持深入生产一线,积极发现并排查安全生产隐患,牢固树立了“服务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理念,强化安全管理监管责任落实。

5、莫振高

莫振高(1957年--2015年),男,壮族,1972年8月参加工作。1975年到广西民族学院(现广西民族大学)中文系学习。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原校长,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感动广西十大新闻人物。

莫振高一共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15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莫爸爸”的“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子的命运,现在他已桃李满天下,九泉之下也可含笑。

全国劳模的名字和他们的事迹是什么?

全国劳模的名字和他们的事迹:

1、周家荣

周家荣是贵州钢绳(集团)有限公司二分厂的一名普通员工,从一个农民娃娃进厂当了工人,一干就是30多年。这30多年里他只干了一件事,就是在生产钢丝绳上做文章。

他先后参与了100余件特殊产品、重点产品、重要用途产品的生产,这些产品被成功运用于港珠澳大桥等重点工程和“中国天眼”FAST射电望远镜等大国重器。

2、刘双燕

刘双燕是国家税务总局亳州市税务局副科长,但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基层扶贫干部。已经连续9年在安徽省担任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的刘双燕,早已和乡亲们从乡情变成了亲情,村里的老年人都喊她“闺女”。她说:“为乡亲们、为贫困群众做一名打工者,是我最大的荣幸和骄傲。”

3、潘从明

潘从明是金川集团铜业有限公司贵金属冶炼分厂提纯班班长。他所在企业生产的贵金属用于航空发动机、电子芯片等高科技领域。

2009年以来,潘从明和团队通过上千次反复试验探索,攻克了铂钯分离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成功研发了铂族金属绿色高效提取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说,我们的使命,就是保障国家战略贵金属基础材料的供应能力,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梦想。

4、刘丽

刘丽是大庆油田的一名采油工班长,她研制的“上下可调式盘根盒”,使采油工户外作业时间从40多分钟缩短为10分钟,盘根使用寿命从1个月增加到6个月,目前已在油田范围内推广600余套。她说:“作为一名普通采油工人,能够通过创新为企业多省钱、为国家多产油,我感到十分的自豪。”

5、韩伟

韩伟是北京市宣武区邮政投递局永安路投递部投递员。他投送邮件400万件,消灭瞎信2万多封,被群众誉为“体贴为民的绿衣使者”。

16年来,韩伟走街串巷,以一颗赤诚之心为几十万用户准时投信送报,每天三频次,工作时间每天在10个小时以上。这些年来,韩伟走街串巷为用户既送报又送“心”,用自己的双手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进了千家万户。

四个全国劳模的名字和事迹

1、韩伟

韩伟,男,高中学历,中共党员,北京市宣武区邮政投递局永安路投递部投递员。他投送邮件400万件,消灭瞎信2万多封,被群众誉为“体贴为民的绿衣使者”。

16年来,韩伟走街串巷,以一颗赤诚之心为几十万用户准时投信送报,每天三频次,工作时间每天在 10个小时以上。韩伟总说:“用户是咱投递员的亲人,咱要掏心窝子为亲人分忧代劳,用自己的双手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进千家万户。”这些年来,韩伟走街串巷为用户既送报又送“心”,用自己的双手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进了千家万户。

2、孟广彬

他注册“雷锋号”小鞋摊,几十年如一日,用一针一线穿写出诚实守信的人生信条,以一个平凡劳动者的坚守,诠释了一名草根工匠的社会价值。

孟广彬出身贫寒,因小时候得到过很多乡亲的帮助,便立志用自己的双手回报社会。孟广彬把雷锋当作自己的榜样,1988年起,他开始在哈尔滨师范大学校园外摆摊修鞋。他的鞋摊旁有块小黑板,上面写着:“鞋子穿坏请别愁,广彬为您解忧愁;生活之中互帮助,雷锋精神记心头。”他还制作2000多张优惠卡分发到学生手中,凡是贫困学生、老人和残疾人来修鞋,一概分文不取。

几十年来,他义务修鞋十余万双。无论刮风还是下雪,他都要等到学生们放学把鞋取走再收摊,他认为这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1995年8月24日,家人发来电报,在山东的母亲病重,要他速回。但看到鞋摊上还有五双修好的鞋没人来取,他就一直等到傍晚学生们把鞋取走,才匆忙赶到火车站。

3、陶玉国

陶玉国,矿工,全国劳动模范。生活中的陶玉国是一个乐观豁达的煤矿汉子,别人说他劳苦功高,他总是腼腆地说自己就是一个平常的“拔牙工”。

煤矿是高危行业,而他从事的是高危行业中的高危工种:采面回柱,这个工作煤矿工人有个形象的比喻,叫“虎口拔牙”,就是采煤工作面煤层采完后,回收采空区的设备和支撑顶板的柱子,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对技术、体力、耐心、经验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有极高的要求,陶玉国从未过分渲染这项工作的危险和艰难,也从不向领导提条件讲报酬,总是默默地承受,一次又一次安全地完成任务,在采面上一干就是20余个寒暑春秋。

4、杨金福

杨金福(1938——)江苏吴县人。全国劳动模范。

1949年起历任江苏吴县越溪乡张墓村农会主任、一大队党支部书记、农工商联合公司总经理。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积极发展集体经济,稳定农业,搞活副业,兴办工业,闯出了一条农副工三业协调的路子。全村430户家家依靠集体经济成了万元户,村荣获全国农业先进单位。1979年在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是中共十二大代表。

5、时传祥

时传祥(1915年1月1日—1975年5月19日),出生在山东德州齐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宣武门一家私人粪场,受生活所迫当起了掏粪工。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64年,北京环保局分配部分青年学生作掏粪工。时传祥时任崇文区清洁队青工班班长,为转变部分青工怕脏怕丑的思想,年近半百的时传祥,脏活累活抢在前,对青年工人言传身教,以“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职业道德观,教育影响青年一代安心本行业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伟

2021年中国十大劳模人物的事迹有哪些?

2021年中国十大劳模人物的事迹有:

1、张定宇: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最早接诊新冠患者的定点医院,收治病人全部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是抗击疫情的最前沿。身为院长的张定宇日夜坚守,果断决策,处理得当,带领全体医护人员,为抗击疫情做出重要贡献。

2、张桂梅: 2000年,在云南儿童之家工作的张桂梅看到了很多农村贫困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彻底解决山区贫困问题。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

3、万佐成和熊庚香夫妇:最初,老两口在肿瘤医院旁的小巷里经营油条摊位。每当收摊时,总有患者家属前来借锅灶炒菜,夫妇俩从不拒绝。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求助,万佐成和妻子就买了10多套厨具和煤球炉。因为设备大家共用,所以这个厨房被亲切地称为“抗癌厨房”。

4、毛相林:43年坚守偏远山村,坚持苦干实干,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他培育“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移风易俗,提振信心志气,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让乡亲们改变了贫困落后面貌,过上了富裕文明生活。

5、叶嘉莹:七十年来,叶嘉莹培养了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人才,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重要贡献。过去几年,叶嘉莹陆续将自己的全部财产3500多万元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迦陵基金”用于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本文链接:http://www.cuanzai.cn/xingzuodaquan/44251.html